IMF:2022年10月全球财政监测报告

财政政策能帮助民众从生活成本危机中恢复过来。

各国应通过有针对性的支持措施优先保障弱势群体,同时保持紧缩的财政政策立场,帮助降低通胀。

在粮食和能源价格急剧上涨的情况下,各国政府面临着艰难的权衡取舍。政策制定者们必须保护低收入家庭免受实际收入大幅下降的影响,并确保他们能获得食品和能源。但为应对高通胀,政策制定者们还必须保持紧缩的财政立场,避免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背道而驰。

2019 年以来,粮食价格上涨了一半,粮食和能源市场的供给扰动持续存在。价格高企威胁着各地民众的生活水平,促使各国政府采取价格补贴、减税和现金转移支付等各种财政措施。根据我们的估计,在有估计值可得的国家中,这些措施(不包括先前已经存在的相关补贴)的财政成本中位数达到了 GDP 0.6%

大多数政府的公共财政已经受到 Covid-19 疫情的影响,现在正面临进一步的压力。通胀上升、货币贬值和利率上升已经造成许多国家的信贷利差激增,以及未来的利息支付也将提高。在从 2020 年的历史高位回落之后,2022 年全球公共债务占 GDP 的比例将保持在91% 的高位,比疫情前水平高出约7.5 个百分点。低收入国家尤其脆弱:近 60% 的最贫困经济体已经或可能陷入债务困境。

在最新一期的《财政监测报告》中,我们讨论了政策制定者如何做出正确的权衡,以帮助公民从当前的危机中恢复并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粮食和能源问题的应对措施

面对高额债务和不断上升的借贷成本,政策制定者应优先借助社会保障体系为最弱势群体予以更科学合理的支持。在一些国家,这可能需要为脆弱的中低收入家庭予以公共事业费率折扣(涵盖他们的基本使用)。允许能源价格进行调整,从某种角度看来,这对于维持更广泛的激励措施以鼓励节能和提高能源供应至关重要。面对长期存在的供应冲击和广泛的通货膨胀,政府不应试图借助价格控制、补贴或减税来抑制价格上涨。这种方法将极大地花费预算并且最终是无效的。鉴于资源有限,许多低收入国家将需要更大的全球努力来予以人道主义援助和紧急贷款。

在高通胀时期,解决食品和能源价格高企的政策不应提高总需求。之所以如此,是由于需求压力将迫使央行将利率进一步提升到更高的水平,从而造成政府债务的偿债成本升高。紧缩的财政立场发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表明政策制定者在遏制通胀方面是一致的。

增强经济的韧性

我们的报告强调政府应当需要逐步增强抵御一系列不利冲击的能力。每个国家特有的自然灾害和其他不利事件,再加上 COVID-19 疫情和全球金融危机,都表明政府一定要提前计划。逐步建立财政缓冲最终将使决策者得以快速灵活地应对危机。

参照结合他们自己的能力和可用的财政空间,能够将在 COVID-19 疫情期间证明有效的几种财政工具将永久添加到各国的工具箱中。例如,欧盟的工作保留计划在疫情期间被证明是有效的,能够弥补 40% 以上的个人收入损失。对企业的特殊财政支持能够防止大规模破产。但这种支持政策只应在重大危机环境下选用,因为它使政府面临相当大的财政风险敞口。

更广泛地说,社会保障帮助人们从失业、疾病或贫困中恢复过来,从而增强他们应对各种挑战的能力。各方都能够借助数字技术使这些系统更具可扩展性和针对性。

在债务上升和货币政策受限的背景下,我们在过去 15 年的重大全球危机中看到了创新且强有力的财政应对措施。各国应重新思考财政政策在这个易受冲击的时代的作用(即财政政策如何在危机期间更好地缓冲损失和增强韧性),并从世界各地的经验中学习。

PDF版本将分享到知识星球,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下载!

更多阅读:

  • IMF:2020年10月世界经济展望
  • IMF:2020年全球债务创纪录达226万亿美元
  • IMF:2017年亚太区域经济展望(附报告)
  • IMF:2021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经济展望报告
  • IMF:2022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经济展望
  • IMF:2017年10月世界经济展望
  • IMF:新兴市场公司债十年翻两番 中国房企外债飙升
  • IMF:全球高房价危及经济稳定
  • IMF:2020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负4.9% 中国GDP增长1%
  • IMF:2022年10月世界经济预测
  • IMF:预计2021年全球经济或创下40年来最大增幅
  • IMF:预测2020年全球政府债务将达到几乎与全球GDP(约90万亿美元)同等的规模
  • IMF:如何在新兴经济体中扩大私人气候融资
  • IMF:预计2023年美国债务与GDP的比率将扩大至116.9%
  • IMF:16年后美国超65岁老人占比达20% 将成第二个日本?

碳权重

FT Partners:2022年第三季度金融科技报告

2022-10-26 2:00:21

碳权重

罗兰贝格&天猫:新能源汽车消费者洞察报告

2022-10-26 2:00:23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 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