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部近日批准发布《海洋核算方法》行业标准,标志着我国综合性海洋碳汇核算标准实现零的突破。该标准由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历时5年编制,将于202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该标准由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海洋碳汇能力评估和附录5个部分组成,认为海洋碳汇是红树林、盐沼、海草床、浮游植物、大型藻类、贝类等从空气或海水中吸收并储存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和机制,并针对红树林、盐沼等不同类型,进行了海洋碳汇能力评估。
该标准规定了海洋碳汇核算工作的流程、内容、方法及技术等要求,提供了一套完整用于核算我国海洋碳汇能力的实施方案,解决了海洋碳汇的量化,可用于海洋碳汇能力核算与区域比较。
该标准由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历时5年编制,将于202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据介绍,下一步,课题组将持续推进海洋碳汇相关研究,为后续开展海洋碳汇交易、推动海洋碳汇价值实现提供方法遵循。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库,约93%的二氧化碳储存在海洋中并在海洋中循环。开展海洋碳汇核算标准研究,不仅有利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而且对于我国实现碳达峰、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
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