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价值转移:赋能普惠和可持续金融服务

报告下载:添加微信公众号【碳中和下载库】,回复关键词【赋能普惠和可持续金融服务】即可下载

普惠金融可以从两个方面推动可持续发展。首先,普惠金融可以助力拓宽融资渠道、解决贫困问题和提振经济增长等社会目标向前推进——支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对于现有或新进金融服务提供商而言,普惠金融可以为利润率持续受制于竞争压力的金融服务提供商提供在饱和红海市场中的替代解决方案,从而为持续增长奠定基础。

但是,除目标和利润动机之外,未来价值网络(企业通过赋权客户创造价值)不断变化的性质也将促使普惠金融的覆盖范围持续扩大。

以科技创新为起点

随着经济活动向数字化生态系统持续转移以及技术应用的范围不断扩大,此前未获得正规金融服务的17亿成年人将有机会享受相关服务。造成金融排斥的原因很多,包括成本较高、与服务提供商相距较远、缺乏必要的身份证明和信用记录、缺乏金融常识等因素,甚至许多欠发达国家地区的居民对银行或金融机构仍存在信任问题。除最后一点外,其他挑战大多可以通过科技创新得到有效解决。

关于移动和基于云的金融服务如何推动普惠金融扩大到前所未有的规模,大家众说纷纭。目前,金融机构已经将人工智能和数据分析技术投入使用,通过对客户和企业在平台上的行为进行分析,对需求、偏好和信用度作出评估,从而确保此前未享受金融服务的用户的需求得到切实满足。此外,金融机构可以利用数字身份识别系统(例如覆盖12亿印度公民的Aadhar系统)解决身份证明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全球仍有超过10亿人需要获得正式和公认的身份证明。

以价值网络为引擎

数字化价值网络有助于打造全面普及的无摩擦平台,推动个人和企业在无需实物现金的情况下进行商品、服务和其他价值交易,以此起到鼓励贸易、提高收入、促进发展的作用。

未来价值网络将利用数字身份的扩展概念推进普惠金融——数字身份不仅可以作为验证手段,而且还囊括了活动所产生数据的价值。这与数字化技术赋能的部分所有权相结合,将为实现更具包容性的财富积累铺平道路(尽管是分阶段进行),我们需要耐心等待法律和监管制度来适应这种必然趋势。

对此,企业需要调整其运营和商业模式,以通过为上述新趋势提供支持而获益。正如未来价值转移系列的其他文章所述,随着企业从技术赋能的超个性化销售方式转向客户赋权,许多现有产品、解决方案和运营模式可能变得无关紧要。在这种环境中,客户将会认为其拥有主动权,并且能够从个人选择中创造和获取价值。

扩大普惠金融覆盖范围

我们预计几乎所有商品或服务都将以数字化形式存在,这将催生新型金融服务并且带来价值转移机会。

随着赋权成为一条双行道,现有参与者和新进参与者可以借此机会开发潜在或全新细分市场和机遇,以此推动财富创造、重塑利润动态、拓宽目标维度。

目前,金融服务行业主要以点对点和单个细分市场为基础、定制化服务的传统模式推动增长。然而,随着基于多对多关系的价值网络不断扩大以及以模块化方式提供金融服务的提供商的不断增多,我们预计上述情况将会发生变化。例如“超级应用”的诞生,将电商、外卖、出行、拼车、快递、物流与零售和商业金融服务结合。除非这些服务和组件在价格、体验和资本获取方面存在根本性差异,否则提供价值网络的单一组件将变得愈发困难。

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显著利润增长

我们认为缜密的设计可以推动金融服务参与度持续增长,从而助力普惠金融成为现实。新进金融机构之间不断提高的了解、熟悉和信任程度将会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价值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传达给边缘客户。随着更多个人和企业被纳入金融服务覆盖范围,提供商之间的利润空间不断扩大,因此可以推动其加大力度开发其他未获得充分服务的客户群体以及开辟全新细分市场。这将促使客户赋权实现良性循环,从而推进普惠金融并且扩大普惠金融覆盖范围。

重要的是,这将催生一种新型的可持续商业模式,这种模式重点关注普惠金融市场动态。技术赋能的财富民主化同时也催生了大量未获得充分服务并且不满足传统服务现状的高净值和中产阶级客户群体。这些客户群体将加速赋权进程并从中获益。

教育和保护对于促进信任、普惠金融和可持续发展依然至关重要。监管机构、政策制定者和服务提供商必须确保消费者意识到他们需要使用金融服务,即使这些服务可能未明确标明属于金融服务范畴并且可能无法提供必要和基本保护。任何包含赋权激励措施的体系都必须包含支持客户保护所需的所有要素。

简而言之,为使信任体系发挥作用,违反信任体系的行为必须受到惩罚,无论是偶然发生还是有意为之。

另外还需衡量财务能力,目前存在多种方式可以帮助解决缺乏历史记录的问题。鉴于公众愈发倾向于在线获取收入和支付账单,公用事业公司、电信供应商和具备支付功能的社交媒体平台在打造普惠和可持续金融服务生态系统方面都将发挥重要作用。然而,这将受制于点对点解决方案——点对点解决方案旨在控制客户,而生态系统解决方案追求赋权客户,因此二者无法共存。

实施目标导向监管

显然,完全去中心化系统(信任处于核心地位)可能在理论和技术层面具备可行性,但是实际操作层面却难以实现。从实际情况来看,对于监管机构的需求将会继续存在,但与商业模式相同,监管模式亦需不断演变。普惠金融服务可能会越来越多地由传统受监管金融机构以外的参与者提供。随着科技进步以及金融服务可及性和普惠性的提高,金融服务用户可能愈发难以了解服务提供商及其服务内容,也愈发难以区分受监管金融机构和非受监管金融机构。就此而言,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是加快“基于实体”的监管和问责模式与“基于活动”和“目标导向”的监管模式融合。

透明度和互操作性对于确保监管模式能够支持普惠和可持续金融服务增长而言至关重要。以借贷服务为例,监管机构鼓励借贷服务提供商利用数字档案进行定价和风险管理以及行为和价值创造。确保所有受监管借贷服务提供商(无论此等实体情况如何)之间的透明度和互操作性可以为采取保护措施和实施目标导向政策奠定基础。

在支持未来价值转移的数字化环境中,客户、现有参与者和新进参与者都需要可以提供赋权和保护的监管模式。保护对每个人而言意义不同。鉴于金融服务行业无法建立监管协调的乌托邦,也无法形成单一可信的监管来源,因此需要利用可互操作的透明监管模式实现数字化应用、强化和监督以及支持整个服务生态系统的合规性。在这种环境中,监管机构和政策制定者应当致力打造通过赋权提供保护的环境(即制定监管激励措施),以推动为善意参与者赋权并防止为恶意参与者赋权。

转变思维模式

我们认为,未来价值转移可以助力解决目前阻碍全球推进普惠和可持续金融服务的诸多挑战。

迄今为止,金融服务行业一直依靠技术进步和点对点解决方案占领市场并实现发展。

未来价值转移需要转变思维模式,把握向价值网络转变带来的机会,利用技术占领市场。

金融服务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数字身份的扩展概念——其可体现数字存在和数字活动的价值。这也可以助力现有参与者和新进参与者克服信任挑战、获得竞争优势、深化创新工作、推动客户赋权、利用技术占领市场以及建立可持续商业模式。

现有参与者(包括大型科技公司和常规金融机构)与新进参与者相比具备更多优势,包括拥有大量的金融资源和来之不易的客户信任。因此,现有金融机构必将充分利用其在客户数据保护和身份信息验证方面的能力,力求在客户赋权时代保持核心地位。

最后,创造价值网络的生态系统可以推动善意参与者持续发展,但是也会导致恶意参与者不断涌现,并且如果新进参与者被趁机利用,上述趋势或将发生变化。因此,我们认为,为确保未来价值网络能够推动可持续发展,采取治理、保护和监督措施以及建立零信任网络至关重要。

向价值网络转变可为推进普惠金融创造前所未有的机会,加之商业模式和监管模式不断演变,这些将为金融机构提供可持续金融服务奠定基础(利润和目标相融合)。

在本系列的后续文章中,我们将深入研究为何互操作平台对于支持未来价值网络至关重要。

报告下载:添加微信公众号【碳中和下载库】,回复关键词【赋能普惠和可持续金融服务】即可下载

更多阅读:

  • 未来价值转移:驱动金融服务新发展(附下载)
  • 消费者品牌报告:寻找真相
  • 美国白宫:央行数字货币(CBDC)系统技术评估
  • 普华永道:零售银行未来十年的五种情景
  • 月狐数据:2022数字藏品app研究报告(附下载)
  • 世界经济论坛:东盟数字世代报告
  • GP Bullhound :2022年第四季度金融科技报告
  • 德勤咨询:2022年第三季度亚太地区金融服务监管政策更新(附下载)
  • Latitude:2022年拉丁美洲科技报告
  • 腾讯金融研究院:2022金融AI发展研究报告(附下载)
  • GP Bullhound:2022年第二季度金融科技报告
  • 泛美开发银行:2022年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金融科技报告(203页)
  • Mindtree:2023年全球资本市场的科技趋势报告
  • Z/Yen&CDI:2022年第32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
  • 凯捷:去中心化对金融机构的影响报告

碳权重

甲子光年:Web3.0体验营销方法论白皮书(附下载)

2023-3-31 1:44:37

碳权重

2022年回顾及2023年展望:科技、媒体及通信(附下载)

2023-3-31 1:44:39

版权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 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