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0〕 47号),切实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现代化建设,更好服务保障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经省政府同意,现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目标要求
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服务农业生产、提升防灾减灾救灾水平、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和保障重大活动顺利实施,结合气象防灾减灾示范省建设,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切实加强安全监管,进一步提升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和管理水平。到2025年,形成组织完善、服务精细、保障有力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体系,人工影响天气精细化服务保障能力较“十三五”明显提升,人工增雨(雪)作业影响面积达到18万平方公里以上,人工防雹作业保护面积达到5万平方公里以上。到2035年,全省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服务能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云水资源监测。优化人工影响天气重点作业区域气象监测站网布局,补充云雷达、微波辐射计、无人机、智能气象站等探测设备,提升卫星综合监测应用能力,构建监测精密、技术先进的“天基—空基一地基”云水资源立体探测系统,为人工影响天气监测预警、指挥作业和效果评估提供技术支撑。(省气象局、省委军民融合办、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各设区市政府负责)
(二)提升空地立体作业能力。建设西安高性能增雨飞机作业基地,升级榆林增雨飞机性能,完善全省飞机作业体系。实施秦岭人工影响天气科学试验基地和水源涵养工程建设,切实维护好“中央水塔”地位。建设陕北、关中、陕南地面作业保障中心,加快建设物联网智能作业站点,更新改造补充火箭、高射炮、烟炉等作业装备,提升地面作业装备自动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探索无人机等作业新方式、新手段,发展新型催化剂和作业技术装备。(省气象局、省委军民融合办、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民航西北地区管理局、各设区市政府负责)
(三)完善科学作业指挥体系。建设省、市、县三级人工影响天气指挥平台,充分发挥国家人工影响天气数值预报系统作用,融合运用卫星遥感、飞机探测、地面观测数据,提升增雨(雪)作业、冰雹防御、重大活动服务保障等科学指挥应用能力。建设智慧型人工影响天气一体化业务系统,提高作业条件预报准确率和作业指挥精细化水平。(省气象局、省委军民融合办、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各设区市政府负责)